开云官方网页版官方网站
太阳能光热媒改事业部:18810066200 售后服务热线:400-890-8588
位置:首页 > 开云(中国) > 文化园地
风雨阳光人:战斗一线20年,用青春传承“清华精神”!
发表时间:2015-01-05     阅读次数:     字体:【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企业成立更早的时候进入企业,工龄比司龄还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跟随者创业者,将书面枯燥的科技技术变成生产线上的一组组工艺数据、创造出一个个光鲜的实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青涩的毛头小伙到如今的四十不惑,从一个毛手毛脚的小学徒到如今的桃李遍车间的“老”师傅,将充满激情的20年青春献给了企业,改变的只是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沟壑、一身无人能及的技术绝活,不变的是他们历经20多年和企业的起起落落却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对企业饱含感情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1968年生人的刘真华师傅92年入司,进入的公司是清华阳光前身凯华太阳能厂(简称华业公司,1989—1993年),那时距离殷志强教授发明单靶磁控溅射制备“铝-氮/铝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已经过去近十年,随着国内首台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卧式磁控溅射镀膜机成功设计制造,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产业化条件已经成熟,也有了一定的销售市场,在北京安华桥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的一个500平院子里,在殷志强教授等一批清华无线电子学系太阳能组师生的努力下,凯华太阳能厂第一条全手工集热管生产线也是中国第一条集热管生产线在此落成,23岁的刘真华师傅满怀梦想和热情一头扎进了车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没有任何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数据可以参照的情况下,生产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工艺数据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摸索、验证才能定型。由于没有大规模生产,所以工序均为纯手工,人员配备非常紧缺,作为新员工的刘真华几乎每个工位都学习过,一人多岗更是家常便饭。“除了镀膜,他对整个真空管生产线每一部设备、每一个工艺都了如指掌,小到一颗螺丝钉他都知道是哪儿的!”工友们笑呵呵的评价刘真华师傅。

同样92年入司的杨学福师傅经过与生产设备22年的浸淫,不仅对生产各个环节和工艺门儿清,更是练就了“看一眼、听一听就知道毛病在哪儿”的过硬本领。由于长期工作的排气工位存在高频辐射量较大,刚入不惑年龄的杨师傅已经有点谢顶的意思,当说到此事时,杨师傅却很自豪的告诉小编,“清华阳光2011年建成的新生产线排气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了,已经没有辐射了”。

话题转到清华阳光2011年建成的全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生产线时,不善言辞的杨学福师傅一下子打开的话匣子。“领导和技术人员都不相信我们(技工们)能在半年里将整个生产线正常运转起来,虽然当时我们心里也没有多大底气,但是凭着当年那种不服输的劲儿,我们用三个月时间就将新设备调试安装好并全线试运行” “包括现在的特制热水器水箱,我们也是从不认识一个螺丝钉到现在500多台水箱下线,人员少任务紧的情况下,前后我们只用了2个多月”,杨师傅自豪的说。

原来2014年清华阳光最新推出的“金刚”“金童”“紫荆花”热水器3米以上大水箱和现有的水箱生产线不匹配,必须要特殊定制,公司经过研究从集热管生产部调配了部分骨干力量,组建了一个新的定制水箱生产组,周围人的怀疑和领导的期盼再次激发了刘真华、杨学福这些个老师傅当年的勃勃雄心和不认输不服气的劲儿,果不负众望,不到2个月的时间他们带着其他骨干人员,将热水器水箱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摸熟弄透,500多台特制热水器水箱顺利下线,同时他们的队伍也由后来的14人扩大到现在24人,成为日产近50台特制大水箱的“正规军”。集热管生产部经理石加彬是这样评价杨师傅的:随叫随到,无论刮风下雨、周末或假期,从无怨言。和小编谈话的不到半小时中,杨师傅的手机就没闲过,这半小时内他已经接到4个任务了。

对于太阳能热水器来说,最核心的部分是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简称真空管),而真空管最核心的技术就是镀膜,镀膜的技术和工艺直接决定着真空管的质量。 陈军华师傅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20年,这20年他经历了清华阳光镀膜技术从1985年国内首台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卧式磁控溅射镀膜机(第一代)到1991年国内首台立式前开门周期永磁溅射镀膜机(第二代)以及目前的双腔多靶连续镀膜机的衍进,也完成了多次镀膜工艺改进,由他参与的镀膜“短工艺”改造,成功的将镀膜时间由原来的27-28分钟变成现在的10分钟左右,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

真空管制造第一道工序是拉封,即对内外管进行精加工,包括切口、拉圆头、接尾管、退火去应力、检漏等环节,长年明火高温,尤其是夏天为了保证工艺温度和火焰的稳定,空调和风扇是绝对禁用的,所有拉封工序的员工没有不生痱子的。34岁的杨成在这个工序一干就是17年,属于80后的浮躁、沉不下气等特性在杨成的身上压根找不到,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敦厚、踏实、沉稳和不善言词。17年的历练和躬耕,使得杨成成为拉封工序资格最老、技术最精、徒弟最多的“老师傅”,他先后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为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储备了足够的技术人才。为了对生产工序进行技术升级改革,他还有意识的培养复合型技术工人,实现一人多岗,将原来的6道工序精简为3道工序,原来四个班105人减到现在的19人,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除了在公司内部培养技术人才,杨成还先后被公司外派到力诺、一诺、瑞康、天旭等毛管供应厂家进行“拉圆头”培训,凭着出神入化的技术,一时之间杨成成了众多厂家“挖墙角”的对象,2004年由于行业崛起过快同行高薪挖人以及新老管理班子的接替,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流失很大,当时也有好几厂家挖杨成,专车来接、好酒相待、高薪利诱,杨成硬是咬牙挺住了。

据了解,清华阳光集热管生产部一线员工中具有10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近一半,其中像以上4位老员工的也将近30人,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和想法让他们坚守清华阳光时,刘真华、杨学福、陈军华、杨成四位师傅都高度一致的提到了清华阳光老一辈、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师生以及他们身上那种包容、平等、仁爱、严谨、不服输??的“清华精神”,通过言传身教这些“清华精神”已深深烙在清华阳光这些“老”员工身上,并一代代传递下去。无论是刘真华师傅口中的“同吃同住”,还是杨学福、石加彬深情回忆的“师傅省下饭给年轻爱饿、干重活的徒弟”,无论是他们津津乐道叙述当年设备的简陋、条件的艰苦以及师傅们的倾力相授,还是提及当年学徒时的糗事一箩筐??这一幕幕一件件他们至今如数家珍、念念不忘。这些满载感情的回忆都彰显着他们青年时期深受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殷志强等老一辈清华人身上浓厚的清华精神已经潜移默化的深深的融入到他们的骨髓,和他们血脉相通了。正如刘真华师傅所说“我们很早就离开家来到清华,农村出来的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一下子来到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本来还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出错挨批开除,是清华大学的老师们用他们博大胸怀接纳了我们、爱护我们、包容我们、培育我们,对我们不离不弃。如今是我们反哺的时候了,无论怎样我们都相信:清华阳光一定行,如今清华阳光在新一代清华人——文辉总裁的带领下一定会再次腾飞!”


 
上一篇:“四步”成就清华阳光人才战略、打造出色员工!
下一篇:“阳光学苑”二期青年骨干员工培训班正式开课